儿科笔记(19)儿童慢性腹泻因腹泻迁延不愈,常伴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并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及反复感染等,严重影响儿童体格与智力发育。慢性腹泻病因多,发病机制复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慢性腹泻的病因有所区别。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我国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儿科学教材根据病程的长短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2周为急性腹泻;病程超过2周,但不超过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儿童慢性腹泻因腹泻迁延不愈,常伴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并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及反复感染等,严重影响儿童体格与智力发育,是儿童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腹泻病的病因感染感染性腹泻是儿童慢性腹泻不可忽略的主要病因之一,病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常见细菌为痢疾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诺沃克病毒等。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导致黏膜损害、长期营养物质吸收减少引起黏膜上皮恢复延迟、免疫系统改变导致机体防御机能减弱,多种因素互相影响最后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免疫和炎症相关的疾病食物过敏(foodallergy,FA)FA是指由于摄入某种食物后引起的IgE介导、非IgE介导或IgE和非IgE混合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症状可累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在欧洲,花生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在我国,最常见的过敏原是牛奶、鸡蛋、大豆、鱼、虾、花生、小麦、某些水果等。牛奶蛋白过敏可在出生第1周甚至出生后几小时内发病,出生6个月内发病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粪便性状有时正常,有时为黏液便、血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EG是以胃肠道弥散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30%~70%的EG患者有家族或个人的食物、药物过敏史,湿疹史。本病的消化道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一般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常伴恶心、呕吐、腹泻,大多为黄色稀水样便,9.9%的患者有黑便或血便史,可伴全身症状,如低热、生长发育迟缓及消瘦等。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结节、溃疡等改变。炎症性肠病(IBD)IBD是指一类肠道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包括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的发生是由大量肠道细菌诱发的过度肠黏膜免疫反应,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导致肠黏膜损伤。消化过程异常消化过程异常包括囊性纤维化、孤立性胰酶缺乏、慢性胰腺炎、胰蛋白酶原和肠激酶缺乏、慢性胆汁淤积、胆汁酸分解剂长期使用、原发性胆汁酸吸收不良、回肠末端切除、Pearson综合征、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等。营养吸收不良营养吸收不良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蔗糖酶和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果糖吸收不良、先天性或获得性短肠综合征。先天性或获得性乳糖酶缺乏所导致乳糖水解及吸收障碍称为乳糖吸收不良,临床较常见。我国汉族成人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高达76.3%~92.4%。原发性乳糖吸收不良系遗传因素所致,呈显性或隐性遗传,新生儿及成人均可发病。继发性乳糖吸收不良其原发病有轮状病毒肠炎、乳糜泻、CD、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及全身性疾病等。肠动力异常肠动力异常包括肠道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异常(如Hirschsprung病和慢性自发性假性肠梗阻)、肠道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硬皮病。慢性非特异性腹泻慢性非特异性腹泻如功能性腹泻、肠易激惹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发病年龄多小于4岁,而肠易激惹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上。二者临床症状相似,尽管有腹泻但体质量和营养状况不受影响。在年长儿,肠易激惹综合征往往伴有腹痛,可能与环境因素、焦虑、抑郁和其他的精神因素有关。诊断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的辅助检查。儿童慢性腹泻的原因涉及面广泛,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应加强检查手段,如儿童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学筛查、FA原检测、遗传代谢疾病等方面检查,及早确定病因,对提高治愈率以及改善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北京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