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时间:2021/9/1 11:06:00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以男性居多。往往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症状难以控制、预后较差。肺结核可进一步促使糖尿病代谢紊乱,而代谢紊乱又加重肺结核,形成恶性循环。两病相互影响对患者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治疗肺结核才能奏效。

护理常规

★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每餐主副食按规律定量,不可少食或多食,劝告病人不可吃定量以外的食物,嘱家属不送含糖食物。

★根据患者病情或医嘱每餐后两个小时测血糖并记录每天晨起测空腹血糖一次,遵医嘱每周留取24小时尿作尿糖定量一次。

★随时注意酮中毒的发生,如病人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嗜睡、呼吸深而快,应警惕酮症酸中毒,并应立即送尿检测尿糖、酮体,取静脉血测血糖,同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预防继发感染,感染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致命因素之一,一定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

★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糖尿病人的病情。

正确注射胰岛素,应严格遵守时间和剂量,同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低血糖后昏迷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症状和初步处理。

★给病人介绍先关卫生知识、饮食及胰岛素治疗的原则,注射胰岛素的技术及注射后可能发生低血糖症状的处理等。

健康宣教

饮食指导

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肺结核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往往表现出营养状态差,贫血甚至低蛋白血症等,所以要解决严格控制饮食与保证营养供给之间的矛盾,使之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有利于肺结核的康复及治疗。适当限制钠盐,提倡高纤维食物,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定要按时进餐,切勿暴饮暴食。

心理指导

由于肺结核传染性强,糖尿病又是终身疾病,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患者往往有自卑、焦虑、悲观等情绪,患者入院后,有效的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有关结核病及糖尿病的知识,最终通过我们细心与耐心的讲解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

用药指导

(1)抗结核药治疗与护理

药物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决定作用,临床上采用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由于抗结核药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应加强对患者抗结核药副作用的知识教育,注意保肝治疗,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予以及时处理,定期复查肝功,血尿常规等。

(2)注意观察降糖药物反应

肺结核患者多消瘦,对降糖药物较敏感,特别是强化治疗时更应该注意低血糖的出现,及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防止发生低血糖,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四肢无力,全身出汗,抽搐等低血糖反应。

对症治疗

注意观察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气胸、咯血、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咯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冰袋冷敷患侧。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情绪,鼓励患者尽量将血咯出来,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止血药,必要时吸氧,注意观察有无窒息先兆症状。预防感冒

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低,易导致细菌感染。

护理上要做到:

(1)做好基础护理,对重症卧床患者勤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预防继发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制定胰岛素注射部位计划表,防止发生感染。

(3)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通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床头柜等,劝告患者不要随意到他人病房,以减少交叉感染。

(4)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及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世界万物相生相克,肺结核与糖尿病就是相生相克的产物,血糖控制不好,肺结核的病情就无法得到好的治疗,而且患上糖尿病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今天美小护带大家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DKA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是糖尿病突出的并发症,也是

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可逆转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

DKA的死亡率在胰岛素问世以前为60%,发明胰岛素以后降至5—15%;在非专业化的医疗机构仍高达19%,且死亡率随增龄而增加。

造成死亡的原因:低血容量休克、严重的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

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常见,且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急性感染又可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合并症,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更增加诊治的复杂性。

2、治疗不当:如中断药物(尤其是胰岛素)治疗、药量不足及抗药性产生等。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人停用或减少胰岛素治疗剂量,常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服用苯乙双胍,尤其肝、肾功能不佳时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饮食失控和(或)胃肠道疾病:如饮食过量、过甜(含糖过多)或不足,酗酒、呕吐或腹泻等均可加重代谢紊乱,而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其他应激:诸如严重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以及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由于应激造成的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增加,加之饮食失调,均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5、精神因素:严重精神创伤、紧张或过度疲劳时。

6、伴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或误用大量糖类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临床表现:

糖尿病症状加重:肢软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消化道症状:早期可产生厌食、恶心、呕吐。后期发生胃扩张时可产生严重的呕吐。部分患者有腹痛。

呼吸系统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改变。部分患者呼吸中可嗅到类似烂苹果的气味。

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萎靡、倦怠,继而烦躁、嗜睡,意识障碍、昏迷。

脱水和休克症状:可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达体重的15%时可有循环衰竭,如血压下降、心率加速,重者可危及生命。

治疗:

治疗目的

降低血糖,消除酮体;恢复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抑制脂肪酸过度的释放;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恢复受累器官的功能状态。

治疗原则

补液,恢复细胞内、外液容量;

补充胰岛素;

补钾;

纠正酸中毒;

消除诱因,治疗并发症。

监测:

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注意监测尿糖;血、尿酮体及生命体征;

尿酮体转阴后酌情延长间隔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疾病小常识

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服用降糖药物,很多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加之糖尿病疾病本身有可能致使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引发便秘。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蛋白质呈负平衡,肌张力不足容易导致排便无力。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便秘困扰。

在住院期间医生一般会给予患者使用乳果糖,那么乳果糖这种“糖”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使用?

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看一下乳果糖的活性成分为乳果糖的合成衍生物,是人工合成的双糖,胃和小肠缺少其分解酶,因而不会被消化分解为单糖,而且分子大几乎不被小肠吸收,大部分都能够完整的以原型到达结肠,继而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发挥作用,缓解便秘,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几乎不影响。

因此,糖尿病病人可以不用谈“糖”色变,区分敌友,只要是在治疗便秘的常规剂量下可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便秘。

但是作为糖尿病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饮食“彩虹法则”

吃的精彩活的精彩

糖尿病=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糖尿病在病友的眼里就像个“大枷锁”,锁住了美味、锁住了乐趣,有些病友往往还走极端,采用“饥饿疗法”,有的甚至听说有些食物能降糖,就天天只吃这些东西,不注意营养均衡,致使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合并症依旧过早地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其实,糖尿病并没有要求大家必须要这样做,是病友们冤枉了、曲解了糖尿病。与其说糖尿病是个“枷锁”,倒不如说它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更为确切。得了糖尿病,戴上这个“紧箍咒”,和平常人其实没什么不同,依旧具有享受七彩生活的权利。

什么都要吃一点,什么都要好一点

什么都要吃一点,什么都要少一点

大自然赋予我们七彩的食物,为何病友的食谱却只有单一色彩。俗话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告诉我们健康的饮食是什么都要吃一点,因为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能为我们提供健康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

五谷杂粮即主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供养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五畜即动物性肉食,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五菜五果即蔬菜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人体亦不可缺少。

因此,在餐桌上我们应该遵守“彩虹法则”,丰富食物种类,做到平衡饮食,不偏食,食物品种越杂越好,色彩越丰富越好。每餐多样化的食物不仅可以满足每日营养的需要,同时越杂的饮食,消化吸收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这对糖尿病病友而言不仅有助于消除饥饿感,而且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掌握技巧,既饱口福,又保健康

细嚼慢咽,拥有健康

进食速度过快往往容易进食过量,使人容易发胖,所以进餐时不要匆匆忙忙,而要慢慢品味,把每餐进餐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

先菜后饭,平稳血糖

我国膳食指南认为每天每人至少应摄入克的瓜果蔬菜。果蔬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有利于帮助机体保持酸碱平衡,促进大便通畅,减少胆固醇吸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蔬菜最好的吃法是在进餐时,以大叶蔬菜为首选,吃完克的蔬菜后再吃其他食物,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蔬菜中膳食纤维的包裹作用,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吃饭前,先喝几口汤或一点水,等于给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同时还起到稀释胃酸、减少胃容积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防止进食过量。饭后喝汤,会越喝越胖。因为吃饱再喝汤,把胃撑得越来越大,胃口也就越变越大,加上汤中有很多脂肪和热量,会使摄取的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肥胖。

吃的七彩,活得精彩

糖尿病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只要你了解它,认识了它,就会觉得它其实并不可怕。有了糖尿病,依旧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既不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影响你的寿命。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糖尿病饮食并不是让病友饥饿或是什么都不能吃。糖尿病只是时刻提醒大家、督促大家、帮助大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病友制订饮食计划时应该什么都要吃一点,来点“彩虹原则”;同时什么都要少一点,遵循“适度原则”。相信有糖尿病的日子一样可以吃得七彩,活得精彩。

八条建议,供您参考

1.目前没有任何食疗秘方被证明可以治疗糖尿病,请不要相信,也不要散播类似“吃某某食物能够降血糖、治疗甚至治愈糖尿病”的言论。

2.?各种搜索引擎上检索到的食物治疗或治愈糖尿病的信息大半都不靠谱,请斟酌。

3.?请不要喝含糖饮料,除非在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

4.?水果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在两餐之间吃,新鲜水果是不错的选择。但请不要以过滤后的果汁代替水果,因为滤过了大量纤维素及果胶,这些都是减缓血糖升高的重要物质。

5.?多选择“血糖负荷”低食物,推荐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豆类及乳制品。

6.?对于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主食),应该同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cs/1082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