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也相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力时机治疗因寒邪引起的颈肩腰腿痛,于最炎热的季节再加“一把火”,可达到最大程度去除肌腠经络筋骨内寒邪的目的。“冬病”就是冬季易发疾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体质。慢性颈肩腰腿病多因寒邪深入筋骨经络所致,病情迁延难愈,患者常在风寒到来之前发作。同时,患者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见效缓慢。
适应症
随着山西省针灸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治疗范围涵盖所有疼痛性及脊柱相关疾病。除我科三个优势病种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包括:腰椎滑脱、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背肌筋膜炎、退行性脊柱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慢性下腰痛、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等。
进行三伏贴治疗的同时进行“督灸”治疗,在“三伏天”里,每周进行2次的督灸治疗更佳。督灸又称铺灸、长蛇灸,是传统的灸疗方法,取穴多在取督脉正中线,自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从脊柱正中向两侧有一定宽度,包括夹脊穴、背俞穴。督脉施灸部位选择的理论依据为:中医学认为“阳气”为人体之本,“阳气”对脏腑起着温煦推动作用,阳气的虚弱与不足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身诸阳。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行于脊背正中,络于肾,为全身阳气汇聚之处,能温养脏腑,是传输精气的重要通道。
禁忌症
皮肤有溃破、伤口,或手术后刀口未愈合者:妇女妊娠期间、结核、骨髓炎、肿瘤、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尤其对马钱子和乌头过敏者;发热患者;瘢痕体质者;出血倾向患者;其他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切忌滥用;
2.贴敷膏药后尽量避免大幅度运动,防止膏药脱落;
3.准备贴敷时衣服尽量宽松,棉质、透气性好,防止大量出汗,不利于膏药固定也防止膏药污染了衣物;
4.贴敷后有皮肤瘙痒、灼热感等情况,可以减少贴敷时间,不可抓挠,以免感染,如有轻微的潮红、发泡等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严重时及时来处理;
5.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只可以用清水清洗,不宜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洗涤剂擦洗;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以及肥甘厚味食品。
贴敷时间及疗程
一般贴敷1-2小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做适当调整。贴敷疗程:三年至五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三伏贴时间:
夏至醒穴:6.21~6.24
初伏:7.11~7.20
中伏:7.21~8.9
末伏:8.10~8.2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