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儿秋季腹泻常发生在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其中10-1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小儿秋季腹泻病情严重、病程较长,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不可小觑。“恃强凌弱”,更易侵犯婴幼儿
秋季腹泻一般发生于0.5-3岁的婴幼儿,虽然成人也偶有秋季腹泻者,但病情轻微,一般-3天即可痊愈。秋季腹泻为什么会在秋季来势汹汹,且更易侵犯婴幼儿呢?这要从婴幼儿自身生理特征及致病微生物说起。
婴幼儿免疫功能较差,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造成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于年从澳大利亚腹泻儿童肠活检上皮细胞内发现。因为该病毒形态如车轮,故命名为“轮状病毒”。该病毒适合在初秋气温下降的情况下滋生。当轮状病毒侵犯小肠黏膜细胞时,就会使这些细胞失去吸收肠腔里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于是水和电解质就从肛门排出,造成水样腹泻。
几乎所有孩子在5岁之前都会发生至少1次轮状病毒感染,它是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先吐后泻,有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为先吐后泻,伴发热,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患儿的临床表现如下:
●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部分患儿伴发热,一般为低热,少有高热。
●大便次数增多,10次/d左右(>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
●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3d。
●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d,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观察孩子体征状况当孩子腹泻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具体情况,如神志、精神状态、面色、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有无脱水现象,以及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注意保留一医院化验,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防脱水是重中之重对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可在家中治疗,最重要的是摄入足够的液体以防治脱水。防治脱水的办法有3种:
①米汤加盐,mL米汤加1.75g食盐(即啤酒瓶盖半瓶盖)。小于两岁的儿童每天喝1瓶,大于两岁的儿童每天-4瓶;成人每天4-8瓶。到底喝多少合适,主要看小便量与正常一样多即可。
②盐糖水,白开水mL,加白糖或葡萄糖10g,再加细盐1.75g。
③服口服补液盐(ORS),各大药店均可买到,按规定配水后服用。
对于中度、重度脱水者,应给予静脉补液。
常见误区:笼统告知多喝水①初诊医生只笼统地告诉家长,患儿要“多喝水”,却不知道也需补充电解质;
②有的医生虽然知道不能只多喝水,而是告诉家长“回家喝糖盐水:放点儿糖、放点儿盐加水多喝”,这些都是很多常实施的简便方法。家长更应该知道,口服补液里的糖和盐要达到一定比例并恰当使用才会起作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滥用抗生素,百害而无一利秋季腹泻属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导致病程延长或二重感染。越是广谱抗生素危害越大,氟哌酸、四环素更不可使用。
科学防治小儿秋季腹泻除按医生建议进行补水及调整饮食治疗外,家长的科学护理有助于小儿疾病的康复。
●一旦被确诊为秋季腹泻后,家长应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流通。
●居家隔离消毒。孩子用过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图书等)都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家长护理孩子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患儿腹部保暖。秋季气候渐渐转凉,患儿由于受病毒侵犯,其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父母可适当地用热水袋对患儿腹部进行热敷,也可帮患儿轻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
●保护好患儿的臀部。因便次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损伤,患儿便后要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臀部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
“4小时辰邦智能急救站”内配备了伤口处理用品、止血包扎用品、化学冰袋等急救用品,同时急救站内还配备有铲式担架、轮椅、自动体外除颤仪,供各场景下的用户在遇到急救危机时刻使用。
辰邦急救呼吁社会大众重视日常生活中急救处理的重要性,同时也乐于向每一位热爱急救人士传授科学正确的急救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
在这里,辰邦急救凭借强大的师资团队、专业的课程体系,真实的急救实操演练,可全方位提升每一名用户的急救学习需求。想要学习急救知识的朋友们,还在等什么,加入辰邦急救,为自己也为家人增添一份安全健康保障吧!
(本文中的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wikihow和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