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艾在后台收到一些读者留言:
“我最近不知道怎么了,一天大便3次,而且大便还是稀的,有时会黏在马桶上,怎么冲都冲不掉。我看网上有人说这是肠癌的前兆,是真的吗?”
“我朋友说可以从大便看出自己有没有患肠癌,我这三天才大便了一次,这和肠癌有关系吗?”
无论是腹泻还是便秘,大便的颜色、形状、频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肠道的健康状况。所以有不少人在大便出现异常的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肠癌。
那么,大便和肠癌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的大便异常暗示肠癌的来临?别着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大便是怎样的。
正常“粑粑”有3个标准,你都符合吗?1.大便颜色正常
健康人的大便应该是黄褐色或者黄色的,有时也会因为进食食物的特性而发生轻微的改变,但不会太深也不会太浅。
如果大便颜色发黑可能是肠道内出血的表现,是不正常的,暗示存在一些胃肠道疾病,例如肠息肉、肠炎,甚至是肠癌。
2.大便成形
正常的大便形状应该是长条形的,呈香蕉状,质地不会太硬,也不会散开。
如果大便排出体外后就散开了说明是大便水分含量太高;如果大便破碎,状似羊粪,则是水分太少,可能会出现便秘。
3.大便不费劲
正常情况下,当人产生便意后,排便的过程应该很顺畅,不会花太长的时间。
如果排便时间太长,或者产生想拉却拉不出的感觉,可能就是便秘了。如果长期便秘是需要治疗的。
大便异常,和肠癌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日常中,影响排便次数和频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会产生暂时的腹泻,上火的时候会便秘等等。
其中,大肠癌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一旦发生以下的几个症状,医院检查:
1.便血
便血是大肠癌早期最典型且明显的症状之一,但常常与痔疮出血搞混,但两者其实存在区别。
大肠癌导致的出血颜色一般是暗红色,这是因为出血点在肠道内,血液在肠道储存久了,就和大便混合在了一起。
而痔疮的便血一般是鲜红色的血液,由肛门撕裂引起。通常会在排便后才有血滴下来,严重时血会喷出来。
2.排便习惯改变
大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有的人可能原来一天只排便一次,突然变成一天排便四五次。同时会伴有肛门不适和肛门下坠的感觉。
3.大便变形
大肠癌患者的大便会越来越细,可呈细杆形、扁带形,最后可能细如蚯蚓。
除了以上几种大便的症状外,大肠癌还有其它一些症状,如:
腹痛、肛痛,这可能是由肿瘤增大侵犯周边组织引起;
里急后重,“里急”指肚子绞痛,便意强烈;“后重”指真的到了厕所后,又难以排便或排便困难。
八成肠癌发现已是晚期,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浙江大医院副院长丁克峰表示,我国约80%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关键,尤其是以下4类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且曾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和7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长期生活在大肠癌高发地区的人群;
长期保持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习惯的人群;
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
肠镜检查是诊断和筛查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手段,但中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肠镜技术越发成熟,但多数患者或体检者比较抗拒肠镜带来的不适感和心理压力,无法顺利推广开肠镜检查。
另外,粪便FIT-DNA检测也是早期大肠癌重要的筛查手段之一。由于早期大肠癌的肿瘤体积可能比较小,肠镜有可能产生漏诊,但DNA检测可以通过粪便样本分析出患者体内是否携带肠癌基因。
想顺畅地“便便”,最好做到这3点大便时要专注。很多人喜欢在大便的时候玩玩手机,看看报纸,这样很容易使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肛门对于肌肉的控制,导致排便不畅,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便秘。如果是平时就便意较弱的人,可以养成在早上大便的习惯。
有便意千万别憋着。现在很多上班族白天忙得不可开交,即使产生便意,很多时候也无法立刻去厕所,只能先憋着。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长期如此排便的条件反射会逐渐弱化,带来便秘。
平时要根据大便的情况来调整饮食,比如出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的情况,要注意是不是蔬菜和水果吃少了,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如发现大便发出恶臭,且难以冲干净,可能是肉吃多了,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大便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大便所象征着的健康情况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建议平时回头观察自己大便的性状,合理改善饮食。如果出现便血、大便发黑、大便性状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编猜你还想看:
肠癌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持续出现三个症状,最好去检查一下
右肩疼了10个月查出癌症,身上5个地方疼痛,可能是癌症前兆
大便不成形就是肠癌?提醒:肠癌来临前,会先经历4个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